|
以色列和哈马斯这对老冤家,总算在炮火连天中达成了一份停火协议。这消息一传开,整个加沙地带就像压了好久的弹簧突然松了劲儿。北部那些被轰炸得不像样子的地方,开始迎来大批流离失所的人返乡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几十万人背着包、推着车,有人牵着孩子,有人扶着老人,就这么沿着拉希德公路涌向曾经的家园。虽然脚步匆匆,但空气里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期待感,好像他们心底都憋了一句总归是回来了。 不过,这条归途可没那么顺当。原本计划好的25日开放通行,因为双方又吵起来了,被硬生生推迟到27日才正式放行。据说问题出在一个换人的小插曲上,以色列指责哈马斯没有兑现承诺释放名单上的某位女性平民,而哈马斯则摆出一副慢悠悠的态度,说下一轮再谈。这么僵持下来,大量巴勒斯坦人在检查站附近堵得水泄不通,你挤我,我踩你,不小心还闹出了几起踩踏事件。有些年纪大的甚至晕倒在那里,让人看了揪心。 后来还是靠多方斡旋,把这事暂时压下去了,道路终于恢复畅通,人们才能继续赶路。但别忘了,这只是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的一部分而已。从19日协议正式启动到现在,也不过短短几天时间。而这期间,以军和哈马斯之间为了人员交换就已经掰扯出了不少幺蛾子:比如前面提到那33名扣押者能不能按时释放,比如10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是不是会如期获释。一边是眉头紧锁的谈判代表,一边是满怀希望等结果的人群,看得旁观者直叹气。
讲真,要说这个停火协议本身,它确实给战争中的普通百姓提供了一点喘息机会。不然的话,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,加沙地带可是三分之二以上建筑都毁坏或受损,超过90%的人口无家可归,还有4。7万多人因为冲突丢掉性命这些数字看起来冷冰冰,但每个背后都是鲜活生命,是血肉模糊的现实。所以哪怕只是一线曙光,对这些挣扎求存的人来说,也是值得抓住的救命稻草。 但话又说回来,这和平来得也未免太脆弱。如果往深里瞧,其实谁都知道各方立场根本南辕北辙嘛!以色列表示自己绝不会停止追剿目标,就是要彻底摧毁哈马斯;而另一边呢?哈马斯咬定必须全面结束战事,并坚决反对任何削弱其掌控力的举措。在这种互相死磕的大背景下,即便有国际社会夹在中间调解,说白了也是两头难做人。 更棘手的是,加沙内部局势同样复杂混乱。这次冲突让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地区治理更加雪上加霜。例如据最新情报显示,尽管受到重创,但过去几个月内哈马斯仍旧成功招募到了1万至1。5万新成员,他们正忙于补充武器装备、加强组织架构,看上去打算打一场长久战。然而与此同时,那些被迫滞留避难营或者流落街头的小家庭,却连一天三顿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,更别提什么教育医疗保障之类高层次需求这种强烈对比,无疑为未来埋下更多隐患。
还有外界因素也不得不提,美国方面最近提出所谓清空加沙方案,说简单点就是把当地居民转移出去,然后重新规划土地利用。这主意刚冒出来,就立刻遭到了阿拉伯国家一致抵制。他们觉得这是赤裸裸地侵占领土权利,更有人直接骂声四起。而从巴勒斯坦领导人的角度来看,他们当然也是毫不妥协啊,再怎么退让,也断然不会答应放弃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地。所以关于这一议题,各方争执估计还远没完呢! 这样看来,目前局势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表面风平浪静,其实暗潮汹涌。当然啦,我们并不是悲观主义者,只是基于历史经验以及现状分析,很难对近期内实现全面和平抱过高期待罢了。不过换个角度想,比起彻底陷入暴力循环,现在至少迈出了尝试沟通协调的重要一步即使艰辛漫长,但终究意味着一种可能性,不是吗? 所以啊,当那些拖着疲惫身体走向废墟般故土的人抬起眼睛望向天空时,也许会轻声自问一句:什么时候真正迎来安稳生活?虽然答案尚且遥远,可他们脸上的坚毅神情似乎在告诉我们,无论如何,都不要停止寻找答案
|